以本國貨幣進行貿易
2010年11月23日,俄羅斯總理普京和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會晤中宣布,俄羅斯和中國決定在雙邊貿易中使用本國貨幣,而不是美元。此舉旨在進一步改善北京和莫斯科之間的關系,并在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機期間保護兩國國內經濟。人民幣兌俄羅斯盧布的交易始于中國銀行間市場,而人民幣兌盧布的交易始于2010年12月的俄羅斯外匯市場。
在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協調下,2010年4月在Brasília舉行了金磚四國峰會。
2014年,北京和莫斯科簽署了1500億元人民幣的央行流動性互換額度協議,以避免和應對美國的制裁。
旅游及文化交流
旅游業,尤其是從中國到俄羅斯的旅游業,近年來出現了大幅增長。2019年,超過200萬中國游客前往俄羅斯,而十年前只有15.8萬。中國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旅游市場之一。在俄羅斯聯邦旅游局和中國國家旅游局聯合行動計劃的背景下,為中俄兩國投資機構在旅游業方面的合作提供支持。2019年,莫斯科普希金國際機場共接待中國游客230多萬人次,其中126萬人次通過該機場轉機。由8家中國航空公司提供飛往29個中國城市航班預計降落普希金機場,未來幾年,這些航班的數量將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俄羅斯通過擴大莫斯科最大機場的運力,利用了這一旅游熱潮。“俄羅斯還允許更多中國地區航空公司飛往莫斯科的航班,這有助于將俄羅斯首都變成中國赴歐旅游的航空樞紐。”普希金機場希望利用這一增長。普希金機場的標志和公告上顯示的語言包括普通話或標準中文,而免稅店接受流行的中國支付方式,包括銀聯卡和在線系統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俄羅斯機場發放的免稅收據中,多達70%流向了中國公民。到2019年,俄羅斯已成為中國游客的三大旅游目的地之一。
能源關系
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中俄之間的能源關系總體上以合作和尊重相互的地緣政治和戰略利益為標志。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給自己帶來了越來越大的能源進口壓力,而俄羅斯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然資源出口需求驅動的。1993年,中國首次成為石油進口國,2011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1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在2012年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估計,2012年中國的原油消費量將增加到4.8億噸,即每天960萬桶。該組織還預測,天然氣消費量將增長15.3%,達到1482億立方米。鑒于其地理位置靠近中國,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天然氣出口國之一,俄羅斯顯然是滿足這一日益增長的需求的候選者。雖然能源關系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但也有關于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風能和水)技術的伙伴關系。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當全球能源市場緊縮的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上臺執政,他就開始強調石油,尤其是天然氣對俄羅斯崛起為全球大國的重要性。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長期前景將受到幾個全球定價趨勢的影響。液化天然氣產能的激增、中亞天然氣供應日益激烈的競爭性質、頁巖氣技術的進步以及潛在的溫室氣體政策都可能影響中國的消費。
盡管中俄頻繁發表友好聲明并開展雙邊能源合作,但自1991年以來,中俄能源關系一直受到相互猜疑、價格擔憂、運輸基礎設施不足以及在歐亞大陸影響力競爭的限制。
2014年,俄羅斯和中國簽署了一項為期30年、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協議。2019年底開始向中國發貨。西伯利亞電力管道的設計是為了減少中國對煤炭的依賴,因為煤炭比天然氣的碳濃度更高,造成的污染也更大。對俄羅斯來說,面對北溪2號管道的阻力,這條管道使兩國建立了另一種經濟伙伴關系。擬建的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西部石油盆地到中國西北部的西部天然氣路線被稱為“西伯利亞力量2號”。
2022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折扣高達30%的石油在5月份增長了55%,俄羅斯在最近幾個月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
聯系我們
第一時間了解我們的新產品發布和最新的資訊文章。您有什么問題或要求嗎?
點擊下面,我們很樂意提供幫助。 聯系我們